東北大米為何營養成分更多?“天時地利人和”共同決定!如果要解答這個問題,那就要從地理學,氣候學以及生物學等多個角度來解答了,東北大米之所以營養成分那么豐富,背后有著地理自然條件,生長周期等多種因素的作用。首先,東北大米的生長周期更短,一年只能一次成熟,而南方大米最起碼也能做到一年兩熟,甚至是一年三熟,生長周期更短就意味著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積累更加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于人體就更加的有益。
其次,東北大米的生長期更長,每年的4月底5月初開始播種,到了秋收時節國慶節前后才進行收獲,長達150天以上的生長期,足以令東北大米有足夠的時間來積淀糖分以及其他營養成分,最終做成大米的口感更佳。最后,東北地區普遍是黑土地,腐殖層較多,土地整體要比南方稻谷產區更佳肥沃,即便無需太多的農藥和化肥,也能達到比較喜人的產量,所以,最終種植出來的稻谷能夠具備更佳綠色,更佳無污染的特點。以上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們才會品質優良的東北粳稻,最終經過多重加工工序,得到了口感卓越的東北大米。
為什么東北人以大米為主食,但是體型和南方人卻不一樣呢
我認為有幾點因素需要考慮:
一、大米是否是東北的主食
東北大米出名的是五常大米。東北大米其實是從日本占領東北三省組織開墾團,不斷實驗后才沉淀下幾個品種來的,五常大米是其中一個。
東北大米也是在有水的地方才有的,就整個大東北來說,大豆玉米等傳統品種還是主要的。
二、東北的飲食傾向
大家看看東北飯館就知道了,亂燉排骨殺豬菜啥的,都是硬菜!
東北餃子館,你看,面食為主啊。
三、人員變遷歷史的影響
闖關東電視劇很好解答了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山東菜館電視劇也反映了山東闖關東給當地帶去的影響。另外河北內蒙也有闖的。